聯合國斯德哥爾摩公約(Stockholm Convention)第二十次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化學品審議委員會(Twentieth meeting of the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Review Committee of the Stockholm Convention, POPRC20)自9月23日起在義大利羅馬揭開序幕,會議為期5天。該會議通過陶斯松之風險管理評估草案(附件F),審查委員會指出,由於部份國家可能需要更多時間來逐步淘汰陶斯松在某些作物及害蟲中的使用並過渡到替代品,因此建議締約國大會(COP12)將陶斯松列⼊附件A並給予特定豁免。通過中鏈氯化石蠟、長鏈全氟羧酸、其鹽類及相關化合物之風險管理評估草案(附件F)之增編,並建議POPs締約國大會(COP12)將其列入附件A且給予特定豁免。通過新提案物質PXDD/Fs (Polyhalogenated dibenzo-p-dioxins and dibenzofurans)之篩選標準(附件D),認為皆符合持久性、生物累積性、遠距離遷移及不利影響之篩選標準,並決定進一步草擬風險簡介(附件E)所需之風險資訊。
大事記
聯合國斯德哥爾摩公約(Stockholm Convention)第十九次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化學品審議委員會(Nineteenth meeting of the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Review Committee of the Stockholm Convention, POPRC19)自10月9日起在義大利羅馬揭開序幕,會議為期5天。該會議通過陶斯松之風險資訊(附件E),認定其具有遠距離環境遷移特性會造成人體健康與環境的影響。通過中鏈氯化石蠟及長鏈全氟羧酸、其鹽類及其相關化合物之風險管理評估(附件F),並建議締約國大會(COP12)將其列入附件A且給予特定豁免。
聯合國斯德哥爾摩公約(Stockholm Convention)第十一次締約國大會(11th Meeting of th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to the Stockholm Convention, COP11)於2023年5月1日至12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決議通過將得克隆(Dechlorane Plus, DP)、及其順式異構物和反式異構物、甲氧滴滴涕(Methoxychlor)及UV-328列入公約附件A。
聯合國斯德哥爾摩公約(Stockholm Convention)第十八次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化學品審議委員會(Eighteenth meeting of the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Review Committee of the Stockholm Convention, POPRC18)自9月26日起在義大利羅馬揭開序幕,會議為期5天。該會議通過UV-328、得克隆及其順式異構物和反式異構物之附件F(風險管理評估),並建議於2023年第11次締約方大會(COP11)得考慮將其列入公約附件A並給予特定豁免。通過C14-17且氯化程度≧45%的氯化石蠟及長鏈全氟羧酸、其鹽類及相關化合物之附件E(風險資訊),認定其具有遠距離環境遷移特性會造成人體健康與環境的影響。不通過陶斯松之附件E(風險資訊),委員會不同意其具有遠距離環境遷移特性會造成人體健康與環境的影響,並決定成立工作小組持續審查附件E(風險資訊)。
聯合國斯德哥爾摩公約(Stockholm Convention)第十次締約國大會(10th Meeting of th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to the Stockholm Convention, COP10) 分2次舉行,於2022年6月6日至17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實體會議,決議通過將全氟己烷磺酸(PFHxS)、其鹽類及其相關化合物列入公約附件A列管,不享有特定豁免。
聯合國斯德哥爾摩公約(Stockholm Convention)第十七次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化學品審議委員會(Seventeenth meeting of the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Review Committee of the Stockholm Convention, POPRC17)自1月24日起在瑞士日內瓦揭開序幕,會議為期5天。該會議通過UV-328、得克隆及其順式異構物和反式異構物之附件E(風險資訊),認定其具有遠距離環境遷移特性會造成人體健康與環境的影響,因此有必要採取全球性的行動,並決定成立工作小組負責編制風險管理評估草案(附件F)。通過甲氧滴滴涕之附件F(風險管理評估),並建議於2023年第11次締約方大會(COP11)得考慮將其列入公約附件A,但不給予特定豁免。針對由歐盟、英國及加拿大分別向公約提出之陶斯松、C14-17且氯化程度≧45%的氯化石蠟(MCCPs)及長鏈全氟羧酸、其鹽類及相關化合物(LC-PFCAs),POPRC17一致通過附件D(篩選標準),認為皆符合持久性、生物累積性、遠距離遷移及不利影響之篩選標準,並決定進一步草擬附件E(風險資訊)所需之風險資訊。
聯合國斯德哥爾摩公約(Stockholm Convention)第十次締約國大會(10th Meeting of th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to the Stockholm Convention, COP10) 分2次舉行,於2021年7月26日至30日舉行線上會議,會議為期5天,針對巴塞爾、鹿特丹和斯德哥爾摩(BRS)公約的預算方案、財務機制等議題進行討論,而其他議題於2022年6月6日至17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實體會議討論。
聯合國斯德哥爾摩公約(Stockholm Convention)第十六次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化學品審議委員會(sixteenth meeting of the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Review Committee of the Stockholm Convention, POPRC16)自1月11日起因應COVID-19 舉行線上會議,會議為期6天。該會議不通過得克隆(Dechlorane Plus,CAS NO.13560-89-9)及其順式異構物(CAS NO.135821-03-3)和反式異構物(CAS NO. 135821-74-8)之附件E(風險資訊),認為不利影響之資訊不足,決定成立工作小組持續審查,邀請各締約方及觀察員提交相關資訊。通過甲氧滴滴涕(Methoxychlor)之附件E(風險資訊),認定其具有遠距離環境遷移特性會造成人體健康與環境的影響,因此有必要針對其採取全球性的行動,決定進一步草擬風險管理評估草案(附件F)。針對由瑞士提出之UV-328 (CAS NO.25973-55-1) 列入公約附件列管的提案,審議結果皆符合附件D之篩選標準,決定進一步草擬附件E(風險資訊)。
聯合國斯德哥爾摩公約(Stockholm Convention)第十五次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化學品審議委員會(fifteenth meeting of the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Review Committee of the Stockholm Convention, POPRC15)自10月1日起在義大利羅馬揭開序幕,會議為期4天。該會議通過全氟己烷磺酸(PFHxS)及其鹽類和相關化合物之風險管理評估草案(附件F),並建議締約方大會得考慮將其列入公約附件A列管,但不享有特定豁免。針對由挪威及歐盟提出之得克隆(Dechlorane Plus,CAS NO.13560-89-9)及其順式異構物(CAS NO.135821-03-3)和反式異構物(CAS NO. 135821-74-8)、甲氧滴滴涕(Methoxychlor)列入公約附件列管的提案,審議結果皆符合附件D之篩選標準,決定進一步草擬附件E(風險資訊)。
聯合國斯德哥爾摩公約(Stockholm Convention)第九次締約國大會(9th Meeting of th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to the Stockholm Convention, COP9)自4月29日起在瑞士日內瓦揭開序幕。該會議決議(1)通過將大克蟎列入公約附件A列管,不享有特定豁免。(2)通過將全氟辛酸(PFOA)、其鹽類及其相關化合物列入公約附件A列管,給予特定豁免。(3)通過修正全氟辛烷磺酸、其鹽類和全氟辛基磺醯氟之可接受用途及特定豁免。
聯合國斯德哥爾摩公約(Stockholm Convention)第十四次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化學品審議委員會(fourteenth meeting of the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Review Committee of the Stockholm Convention, POPRC14)自9月17日起在義大利羅馬揭開序幕,會議為期5天。該會議通過全氟己烷磺酸(PFHxS)之風險資訊草案(附件E),認定其具有遠距離環境遷移特性會造成人體健康與環境的影響,因此有必要針對其採取全球性的行動。通過全氟辛酸及其鹽類和相關化合物之風險管理評估草案(附件F),並建議締約國大會(COP9)將其列入公約附件A列管,且給予特定豁免。
聯合國斯德哥爾摩公約(Stockholm Convention)第十三次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化學品審議委員會(thirteenth meeting of the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Review Committee of the Stockholm Convention, POPRC13)自10月17日起在義大利羅馬揭開序幕,會議為期4天。該會議通過大克蟎之風險管理評估草案(附件F),並建議締約國大會(COP)得考慮將其列入公約附件A列管,但不享有特定豁免。通過全氟辛酸及其鹽類和相關化合物之風險管理評估草案(附件F),並建議締約國大會(COP)得考慮將其列入公約附件A或B列管,且給予相關特定豁免。通過全氟己烷磺酸(PFHxS)及其鹽類和相關化合物附件D(篩選標準),認為其符合持久性、生物累積性、遠距離遷移及不利影響之篩選標準,並決定進一步草擬附件E(風險資訊)所需之風險資訊。
聯合國斯德哥爾摩公約(Stockholm Convention)第八次締約國大會(8th Meeting of th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to the Stockholm Convention, COP8)自4月24日起在瑞士日內瓦揭開序幕。該會議決議(1)將十溴二苯醚納入公約附件A列管,並對生產和使用於交通運輸工具元件、飛機、阻燃材質的紡織品(衣服及玩具除外)、塑膠外殼以及家用加熱電器的添加劑及建築隔熱的聚氨酯泡沫給予特定豁免。(2)將短鏈氯化石蠟納入公約附件A列管,並對生產和使用於天然及合成橡膠輸送帶產業、礦業及林業橡膠輸送帶備品、皮革、潤滑油添加劑、室外裝飾燈管及燈泡、防水和防火塗料、黏合劑、金屬處理及增塑劑(玩具和兒童用品除外)給予特定豁免。(3)六氯丁二烯已於2015 年COP7 決議列入公約附件A(禁止、消除)列管,於2017年又列入附件C(減少無意排放)管理。
聯合國斯德哥爾摩公約(Stockholm Convention)第12次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化學品審議委員會(twelfth meeting of the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Review Committee of the Stockholm Convention, POPRC12)自9月19日起在義大利羅馬揭開序幕,會議為期5天。該會議將十溴二苯醚列入公約附件A列管,並對生產和使用於舊有車輛的部分部件給予特定豁免。通過大克蟎及全氟辛酸、其鹽類和全氟辛酸相關化合物風險資訊,可進入下一階段審查。通過短鏈氯化石蠟風險管理評估草案,並建議締約方大會將其列管。另六氯丁二烯列入附件C議題,於第八次締約方大會再進一步審議。
聯合國斯德哥爾摩公約(Stockholm Convention)第7次締約方大會(7th Meeting of th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to the Stockholm Convention, COP7)自5月4日起在瑞士日內瓦揭開序幕。該會議決議(1)將氯化萘(Chlorinated Naphthalene,指2~8個氯原子)列入公約附件A,並對生產作為產製氟化萘,包括八氟萘之中間原料及使用於氟化萘,包括八氟萘之生產給予特定豁免,亦列入附件C(減少或消除無意排放)進行列管。(2)將五氯酚及其鹽類和酯類(Pentachlorophenol, its salts and esters)納入公約附件A,並對生產以及使用於電線杆和橫臂的五氯酚及其鹽類和酯類給予特定豁免。(3)將六氯-1,3-丁二烯(Hexachlorobutadiene)列入公約附件A,不享有特定豁免。
環保署公布我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斯德哥爾摩公約國家實施計畫」成果報告,成果報告包括我國針對公約列管23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之法規管理現況、環境介質監控、生物基質及市售食(商)品監控成果與其他成果,內容涵括國內戴奧辛及呋喃排放量減量成效、國人對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終身平均日暴露劑量推估及民眾教育宣傳成效等。 環保署表示,推動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管理以符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斯德哥爾摩公約管制趨勢為政府重要工作之一。因此,我國自西元(以下同)2008年7月3日奉行政院核定推動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國家實施計畫(National Implementation Plan, NIP)以來,除配合該公約動態滾動式修正國家實施計畫外,亦與農業、衛生、經濟、勞動及財政等19個相關單位共同進行全面性污染管制、控制,及環境流布、生物基質及市售食(商)品調查、監測,以保護國人的健康和生活環境。 目前我國針對公約列管之23種物質皆已納入法規進行禁限用或減少排放管理,並持續滾動修訂。如環保署因應公約管理趨勢於2014年8月25日新增公告六溴環十二烷、α-六溴環十二烷、β-六溴環十二烷及γ-六溴環十二烷列入「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之第一類毒性化學物質管理。衛福部於2013年7月22日修正發布「食品含戴奧辛及戴奧辛類多氯聯苯處理規範」,強化管理。經濟部於2013年7月30日制定發布CNS 15663「電機電子類設備降低限用化學物質含量指引」國家標準,以促進產業對電機電子設備中限用化學物質含量。此外,2013年檢測市售食品計檢驗2,340件有機氯農藥與90件戴奧辛、呋喃及多氯聯苯均符合國內標準。相關監測成果可顯示臺灣在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管制上具有相當成效。 為使國人瞭解我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管理現況及政府執行成果,環保署每年均整合相關部會完成「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斯德哥爾摩公約國家實施計畫」成果報告,將我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推展情形及管制成效公諸國人,期獲得社會大眾之瞭解與支持,進而共同為環境保護及人體健康工作而努力。 環保署表示,「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斯德哥爾摩公約國家實施計畫」各年度成果報告全文刊載於本署「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資訊網站」,歡迎民眾查詢及下載。
聯合國斯德哥爾摩公約(Stockholm Convention)第10次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化學品審議委員會(10th Meeting of Organic Pollutants Review Committee, POPRC10)自10月27日起在義大利羅馬揭開序幕,會議為期4天。該會議通過十溴二苯醚(DecaBDE)風險資訊。通過大克蟎(Dicofol)符合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定義的篩選標準,可進入下一階段審查。通過五氯酚(PCP)及其鹽類和酯類風險管理評估草案,並建議締約方大會將其列為列管,並附帶相關豁免條件。另也決議重啟短鏈氯化石蠟會議間工作小組。
環保署公告修正列管毒性化學物質,新增列管六溴環十二烷、禁止鉻化砷酸銅做為木材防腐劑、禁止多溴二苯醚類物質使用於製造電子產品之阻燃劑等新措施。環保署說明,本次修正公告主要重點包括:一、六溴環十二烷是一種阻燃劑成分,可抑制有機化合物之燃燒,常用在建築業之隔熱板及嵌入夾層中等用途,是國際上聯合國斯德哥爾摩公約列管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又,六溴環十二烷、α-六溴環十二烷、β-六環十二烷、γ-六溴環十二烷因具生物濃縮性符合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第一類毒性化學物質特性,因此增列為第一類毒性化學物質(增列列管編號174,序號01至04)。 二、「鉻化砷酸銅」為一種由鉻、砷及銅所組成作為木材防腐用之混合物水溶液,可防止木材腐敗,因氣候、雨水或土壤酸度釋出重金屬砷、鉻及銅,其中以砷釋出污染環境,且目前已證實六價鉻是人類致癌物,危害民眾健康。環保署加嚴管制,修正公告鉻化砷酸銅(列管編號055,序號25)自105年1月1日起禁止做為木材防腐劑,減少環境負荷。 三、多溴二苯醚為常用的阻燃劑,是消防器材常見防火材,惟具干擾體內荷爾蒙之正常運作,環保署加嚴管制,強化管制多溴二苯醚類物質(列管編號091,序號02至08)自105年1月1日起禁止使用於製造電子產品之阻燃劑,將大量降低多溴二苯醚於國內使用量。 環保署表示,本次調整及新增公告之列管毒性化學物質已依行政程序法完成草案預告、公聽、研商等行政程序,相關資料詳細內容請先參閱環保署新聞區下載附加檔案或載於該署網站「環保法規」區網頁,供各界查詢。
因應國際化學品管理趨勢,歐盟化學品註冊、評估及授權法(簡稱REACH)及斯德哥爾摩公約第6次締約國大會將六溴環十二烷列管,環保署及時因應檢討修正現行列管毒性化學物質,今天正式預告修正草案,主要增修列管六溴環十二烷、禁止鉻化砷酸銅做為木材防腐劑、禁止多溴二苯醚類物質使用於製造電子產品之阻燃劑。其重點包括:
(一)六溴環十二烷可抑制有機化合物之燃燒,常用在建築業之隔熱板及嵌入夾層中等用途,因其價格便宜,效果良好及方便使用之特色,為目前全球工業最常用之阻燃劑。又,六溴環十二烷、α-六溴環十二烷、β-六溴環十二烷、γ-六溴環十二烷因具生物濃縮性符合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第一類毒性化學物質特性,因此增列為第一類毒性化學物質(增列列管編號174,序號01至04)。
(二)「鉻化砷酸銅」為一種由鉻、砷及銅所組成作為木材防腐用之混合物水溶液,可防止木材腐敗,因氣候、雨水或土壤酸度釋出重金屬砷、鉻及銅,其中以砷釋出污染環境,且目前已證實六價鉻是人類致癌物,危害民眾健康。環保署加嚴管制,修正公告鉻化砷酸銅(列管編號055,序號25)自105年1月1日起禁止做為木材防腐劑,減少環境負荷。
(三)多溴二苯醚為通用阻燃劑、消防器材常見防火材,惟具干擾體內荷爾蒙之正常運作,環保署加嚴管制,強化管制多溴二苯醚類物質(列管編號091,序號02至08)自105年1月1日起禁止使用於製造電子產品之阻燃劑,將大量降低多溴二苯醚於國內使用量。
環保署表示,本次預告相關資料詳細內容請先參閱環保署新聞區下載附加檔案或於預告日起3日後詳載於該署網站「法規命令草案預告區」網頁,民眾可逕自上網參閱,對於預告內容有任何意見或修正建議者,歡迎於本預告刊登公告之日起14日內陳述意見。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簡稱POPs)是環境中的頑固份子,會長久存在於環境中、透過長程傳輸和生物食物鏈累積,不知不覺存在深海大型魚類中、生態生物中,進而對環境及人類健康造成危害影響。想知道國際上對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管制策略、我國管制情形、日常生活中食品、水產農作物、化妝品中是否含有嗎?環保署特於今(4)日召開2013年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管制研討會。
環保署表示,我國政府長期致力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管制措施,並追隨持久性有機污染斯德哥爾摩公約及各國管制腳步將公約已列管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列入我國法規管理,今(102)年10月4日特別在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藝文中心延平分部舉行「2013年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管制研討會」邀請國內學者專家、政府部門代表、環保團體代表發表經驗分享與交流為民眾健康把關,民眾也可經由POPs資訊網站取得研討會相關資訊。
環保署表示,在飲食上應減少富含脂肪的食物,盡量降低POPs的食入,而衛生福利部也研訂相關規範管制食品中的POPs,並透過食品藥物消費者知識服務網加強宣導食品衛生安全的正確知識。
環保署強調,我國已訂定跨部會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國家實施計畫,持續透過跨部會合作,致力於降低和預防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帶來的健康威脅與環境風險,營造一個無毒害的生活環境,為我們的環境品質及國民的健康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