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環境用藥安全使用宣導網

查詢
:::

臭蟲: 科學家即將贏得此戰

  • 發布單位:危害控制組

過去5年來Regine Gries”展開雙臂”歡迎180,000隻左右的臭蟲。她在加拿大西門菲沙大學協助她的生物學家同事,也是她的先生Gerhard Gries,研究如何防治在全球迅速傳播的臭蟲。

由於Regine已經對臭蟲的叮咬產生免疫力,僅會輕微出疹,而不會像一般人產生劇烈搔癢及腫脹,因此她便成了”宿主”。

經過數年的研究,Gries夫婦與同樣任職於該大學的化學家Robert Britton、研究生們,已經找到解決的辦法: 利用化學引誘劑,或費洛蒙,引誘臭蟲至誘捕器中。

Gries夫婦與其研究生們,起初他們發現一組費洛蒙混合物可在實驗室試驗中成功引誘臭蟲,但卻無法成功在臭蟲出沒的公寓中發揮誘引的效果。

經過2年的不斷的失敗之後,終於發現一種組織胺分子,其對臭蟲的傳達的訊息為”安全的居所”(safe shelter)。一旦含有這種組織胺,臭蟲就會前往停留該處,不論其是否才剛被人類宿主餵養過。

然而,令大家不可置信的地方是,不論組織胺是單獨存在,或是與其他早先鑑定出的費洛蒙成分相互結合,都可以有效的吸引且誘捕出沒於公寓的臭蟲。

所以Regine開始分析臭蟲糞便中利用空氣傳播的揮發性成分。

歷經5個月,共35次的試驗後,她從臭蟲身上找到先前並未被辨別出的3種新揮發物質。這3種揮發物質,加上她們早先發現的2種成分,當然也包括組織胺,組合成她們一直以來致力找尋的高效誘餌。

她們現在與加拿大Contech Enterprises 所屬的Victoria公司合作研發餌劑及誘捕器以檢測並監控臭蟲的出沒。Contech Enterprises的工程師兼開發部主任Marianne Hooper說該誘捕器所含的誘引劑效期可達6至9個月。

這將會是一個小型的誘捕器,可置放於床墊之間,或是靠近床邊等常見臭蟲出沒的地方。

Hooper表示: “到目前為止,誘捕器的原型只能夠誘捕,而我們正致力於捕”殺”的部分。我們的目的是希望該產品能夠盡可能的便宜,以利應用於商業或居家用途,最初,我們會先設定在營業用途,但預計隨後便會推出零售產品。”

這將幫助房東、房客及病媒防治業者早期發現臭蟲的出沒,並立即加以處理,同時監控處理後的成效。

而今遇到最大的困難點在於除了模仿人類的生活環境(利用二氧化碳及溫度)以外,該如何引誘臭蟲。市面上最成功的誘捕器是利用可產熱的黏墊設備,及二氧化碳製造器、誘餌等來吸引臭蟲。

其具有相當程度的效果,也被病媒防治業用來監測施藥處理後的臭蟲出沒情形。但由於其原理為模仿人類,所以當應用於有人所處的環境時,它可能會因為競爭關係而降低其成效。

BioCycle 的昆蟲學與技術主管Stuart Morton表示”如果具有引誘臭蟲的專一性,將會是非常有利的狀況。在這個產業,我們有各種昆蟲的誘捕器及費洛蒙誘餌,但就是沒有一個是針對臭蟲的。”

“如果我們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在該特性的偵測及管控上還是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與大眾認知相反的是,臭蟲不止密集地隱身於公寓中。她們也在高級的飯店和平房裡出沒,甚至是公共場所,如商店、電影院及公共運輸工具上。

香港食物衛生環境署所提供的數據顯示,臭蟲的投訴件數由2013年的80件下降至2014年的33件。

這種體型小又沒有翅膀的吸血昆蟲,在20世紀中因為全球廣泛使用DDT的緣故,有下降的趨勢。但最近似乎有再現的趨勢。

一位在JAMA期刊上發表臭蟲對健康及醫療之影響的密西西比大學醫學中心研究人員表示,國際運輸、更多的移民、病媒防治操作方式的改變,以及昆蟲的抗性,都是造成已開發國家臭蟲再度出沒的原因。

BioCycle表示在夏季期間每週平均接獲10至15件的諮詢,其於季節則是平均5至7件。

臭蟲難以防治的原因是因為牠們生活且產卵於床架的裂縫、牆面的鑲板中,或是床墊內的孔洞。多數的殺蟲劑不會將卵致死,卵的生命週期則約有14天左右。

根除臭蟲是一件非常仔細、高勞動與時間成本的過程,因其須施作至少3至4次,每次間隔約需數週。該類施作涉及應用於裂縫及其週邊的商業用蒸氣化設備、殺蟲劑。尚須房屋使用者的參與配合,如整理、打包、處理遭臭蟲入侵的衣物或物品等。

臭蟲是仰賴人血維生的,且其吸咬的時間多半在夜間。皮膚被臭蟲咬後會持續搔癢數天且起疹,但不是所有人都會有同樣的症狀,如Regine及Morton已經不再為被臭蟲咬感到困擾。Morton甚至說他會以自身餵養,使臭蟲繁殖,得以有臭蟲活體進行實驗。

民眾甚至會有認為沒有床墊就沒有臭蟲的誤解存在。丟掉床墊其實無法有所改善,臭蟲不僅止出沒於床墊,包括床架及任何2公尺範圍內可以藏身之處都可發現其蹤跡,也可以被不經意的運送至家中其他區域,尤其是沙發,也是一個相當常見的出沒處。

Morton想起一件在國宅的案例,其情況糟糕到他必須告知住戶要整個拆掉內部裝潢、丟棄所有的家俱。

科學家近日發現這種吸血昆蟲會傳染並散播流行於中南美洲的美洲錐蟲症(Chagas disease),雖然目前尚未有證據顯示臭蟲是該病的病媒。

香港食物衛生環境署近來密集地監控臭蟲的情勢,並勸導民眾保持居家環境的整潔、徹底清洗衣物及寢具、更換破舊的壁紙、將牆壁或地板的裂縫進行修補。除此之外,Morton警告且反對將二手沙發或床墊帶回住家,如果真的必要帶回這些二手物品,一定要先處理完成後,才能帶回居家使用。

很多的臭蟲案件是透過行李箱散播的,因此當旅程歸來時,務必對行李箱進行隔離的動作。在旅程途中一定要特別小心注意,因為很有可能你帶回的不僅止於行李而已。

新聞來源:南華早報(2015.2.9)

分享
  • facebook
  • line
  • 列印
  • 點閱次數:848
  • 資料發布日期:104-02-09
  • 資料檢視日期:104-02-09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