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環境用藥安全使用宣導網

查詢
:::

末日徵兆? 鼠疫又回來了 且具有令人擔憂的轉變

  • 發布單位:危害控制組

如果你覺得電影”全境擴散”的情節很可怕,那麼接下來的醫療數據圖肯定會讓你更加恐懼,因為它是真的。

去年11月,馬達加斯加這個島國確診了119例的鼠疫案件,其中包括40件死亡案例。最近,這個壞消息有了更令人擔有的轉變: 將這種古老的疾病由老鼠傳播至人類的鼠蚤已發展出對於其主要殺蟲劑的藥抗性”,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總幹事(director-general) Margaret Chan在一份新的研究報告上說到。

你也許知道這種傳染性疾病正是所謂的”黑死病”,該病曾在14世紀毀滅性地流行於歐洲、亞洲及非洲等地區,粗估約造成5千萬人死亡。其病因是一種名為鼠疫耶氏桿菌的細菌所引起,該病透過感染該菌的鼠蚤由老鼠身上傳染至人體。那些被感染的個體通常都會轉變為腺鼠疫(bubonic plague),造成淋巴結腫脹、類似流感的症狀等,或是擴散至肺部,導致更加致命的肺炎型鼠疫。感染初期,抗生素可有效對付該病,然而若未經治療,會造成30%-60%的死亡率。

1898年,來自印度的汽船將鼠疫帶進馬達加斯加,而最近爆發的原因正是科學家們近年來所警告的,鼠蚤對於殺蟲劑的抗藥性。馬達加斯加的鼠疫監控行動於2006年因資金之故被中止了,但就在17年前,以及馬達加斯加使用主要殺蟲劑的6年後,Journal for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所發表的一篇文章,就以”鼠蚤日漸增長的殺蟲劑抗性,將導致更多值得擔憂的情形”做為結論。

2014年11月,由馬達加斯加瘟疫機構的健康研究中心所主導的研究中發現決定性的證據,超過80%的實驗鼠蚤均會對第滅寧(Deltamethrin)產生抗性,第滅寧是WHO報告中所引用的藥劑。32個實驗組中,僅有2組對殺蟲劑顯示出敏感性。該報告的作者們下了一個結論”對於馬達加斯加鼠疫再現的情況,利用第滅寧對付鼠蚤是不具效果的,應該停止施用該藥劑於馬達加斯加,且防治鼠疫用的殺蟲劑也應做更換了。

當該研究說明了導致鼠蚤對殺蟲劑抗性增長的各種原因: 包括環境、氣候、地理位置、都市化及人類社會及文化行為等,但最主要的機制還是天擇論。每次當有個群落的鼠蚤被殺蟲劑處理後,鼠蚤們就會巧合地內生抗性以倖存並繼續繁衍後代,產生基因上便具有殺蟲劑抗性的後代,能夠抵抗前一代無法應付的殺蟲劑。日積月累下來,殺蟲劑的效用逐漸減弱,而鼠蚤群落也逐漸由基因上帶有抗性的個體成為主要組成。為了彌補漸減的效用,通常會增加施用的濃度,進而又導致鼠蚤繁衍出更具抗性的後代。

對於在馬達加斯加的居民而言,第滅寧的抗性產生只是另一個似曾相似案件的重蹈覆轍。一種仿菊花內含之天然殺蟲劑的人造化學物質的研發,正是因為當時用以防治蚤類的化學物質已使蚤類產生抗性後的1990年代被研發出。部分的科學家認為那可能就是特定種的蚤類對第滅寧產生抗性的原因之一。

我們現在還能做些什麼?就現在而言,瘟疫機構的研究團隊正針對12種不同的殺蟲劑進行測試,試圖選出最具有效性的種類。若是沒有適當的監督系統,是無法得知鼠蚤究竟會在經過多久的時間後,對新種的殺蟲劑產生抗藥性。在馬達加斯加地區,資金的短缺仍持續阻撓試圖追蹤及防治鼠疫的機構,更不用說其他該機構必須處理、持續擴大的健康問題: 當我們試圖請該機構醫用昆蟲學部門的主管Sébastien Boyer說明目前殺蟲劑的測試情形時,他以電子郵件回覆「很抱歉,我現在沒有時間對此進行說明,我們正忙著處理法拉芬加納(Farafangana)的瘧疾大爆發。」

新聞來源:takepart(2015.2.12)

分享
  • facebook
  • line
  • 列印
  • 點閱次數:679
  • 資料發布日期:104-02-12
  • 資料檢視日期:104-02-12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