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化學知識地圖

查詢
:::

電池回收做得好 永續發展沒煩惱

  • 發布單位:綜合規劃組

電池示意圖
圖片來源:Looking For Feferences@Pexels

 電池的發明為人類帶來極大的便利,在現代科技發展的浪潮中,持續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電池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世紀,當時由義大利的物理學家-亞歷山卓·伏打(Alessandro Giuseppe Antonio Anastasio Volta)發明了第一種電化學電池,即伏打電堆(又稱為伏打堆,Volta pile),後來為了紀念伏打發明如此偉大的成就,因此人們將電池強度以他的名字-伏特(Volt)作為單位。

 此後,科學家們開始利用不同材料創造各種不同類型的電池,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是一次性電池(或稱乾電池,Primary battery),其中常見的包括碳鋅電池(Zinc-carbon battery)及水銀電池(Mercury battery);另一種則是充電電池(Secondary battery),如鉛酸蓄電池(Lead-acid battery)及鎳-氫電池(Nickel Metal Hydride, NiMH),這些發明不僅加速電力技術的進步,同時也奠定了能源供應的基礎。

 電池雖然為生活提供便利的能源供應,卻也潛藏著一定的風險。舉例來說,不同類型的乾電池含有多種重金屬,如鉛(Pb)、鎳(Ni)、鎘(Cd)和汞(Hg)等,如果使用完畢後沒有妥善處理,不僅會污染土壤和水源,甚至有可能進入到我們的體內,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此外,一些充電電池也可能會因為過充、過放、外部損傷等原因,引發過熱和爆炸的風險。

 為減少乾電池中的重金屬對環境的影響,我國環境部參考國際間管理趨勢,規定自2016年起,筒狀錳鋅電池及鹼錳電池汞含量限值由5 ppm(百萬分之一)降為1 ppm,同時增加鎘含量限值為20 ppm以下。並自2017年起增加納管鈕扣型鹼錳、氧化汞及氧化銀電池,規定其汞含量在5 ppm以下、鎘含量在20 ppm以下。從源頭控管製造業者,減少高汞產品流布於生活周遭,強化源頭減少重金屬使用量與廢棄量。汞俗稱水銀,毒性很高,暴露過量有造成神經中毒可能性。

 根據統計,臺灣每年乾電池的銷售量約有4億顆,但是回收率僅有25%,顯示仍有許多電池未妥善被回收。以1顆一號電池來說,埋入土中就能導致1平方公尺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而1顆鈕扣型電池,則可以使600公噸的水遭受污染,其危害層面可見一斑。值得一提的是,臺灣擁有多樣化的廢乾電池回收管道,如連鎖便利商店、社區鄰里辦公室、學校及地方政府清潔隊等,有些地方甚至還提供了優惠方案,讓你在回收廢電池的同時,也能享有折抵消費或兌換宣導品等福利,所以千萬不要因為懶惰而隨手亂丟電池喔!

 另外,環境部化學物質管理署也特別架設「汞水俣公約資訊網站」及「環境荷爾蒙資訊網站」,提供相關重金屬危害的資訊,強化民眾對於化學物質的基本認知,將化學科普知識落實於生活中。

 在這以永續發展為目標的時代,我們該如何共同努力呢?以下提供一些「小撇步」,讓我們攜手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吧!

  1. 購買乾電池時,應選擇有標示乾電池重金屬含量確認文件字號的商品,並仔細閱讀標示資訊。
  2. 使用過後之乾電池請交由環保局清潔隊之資源回收車或至便利商店等回收點回收,不可隨垃圾丟入垃圾車中。
  3. 廢乾電池貯存容器應以防止電解液滲漏或造成腐蝕為原則,可以就地取材使用廢寶特瓶或廢塑膠瓶作為貯存容器。
  4. 接觸過廢電池後,吃東西前務必記得洗手。
  5. 建議選擇使用充電電池代替一次性電池,減少廢乾電池的回收數量。

 

回收廢電池三部曲
圖片來源:環境部

分享
  • facebook
  • line
  • 列印
  • 點閱次數:272
  • 資料發布日期:113-06-06
  • 資料檢視日期:113-06-06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