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化學知識地圖

查詢
:::

除濕防霉小幫手-氯化鈣

  • 發布單位:綜合規劃組

被雨水打濕的車窗
Photo: meruyert gonullu@pexels

 臺灣屬於海島型氣候,四季普遍潮濕,各地的相對濕度動輒可達70-80%,常常導致物品發霉、衣服曬不乾,甚至出現身體不適(如皮膚、呼吸道、關節、睡眠品質)等困擾,這時候除濕劑就成為居家必備的生活用品之一。

 

除濕防霉小幫手-氯化鈣

 除濕劑主要成分為氯化鈣(Calcium Chloride, CaCl2)是一種由氯(Cl)和鈣(Ca)兩個元素構成的天然無機鹽類。常溫常壓下,為無色或白色的結晶固體,有粉狀、片狀和塊狀等外觀,具極強的吸濕能力,能夠快速吸收周圍環境的水分。另外,它易溶於水,與水反應時會釋放熱量,因此屬於放熱反應,而溶於水後的水溶液呈鹼性(pH值約在8-10之間)。

 根據氯化鈣的安全資料表(Safety Data Sheet)顯示1,它的暴露途徑包含眼睛接觸、皮膚接觸、吸入和食入,可能會導致咳嗽、呼吸短促、皮膚發紅、腫脹、疼痛、噁心、嘔吐,甚至引發胃腸道潰瘍。因此在處理氯化鈣時應遵循一定的預防措施,如接觸後應清洗雙手、避免直接與眼睛和皮膚接觸、遠離孩童、食品和飲料等。

 

除濕原理與使用注意事項

 市售的除濕劑、乾燥劑、防潮劑種類繁多,會不會讓你「傻傻分不清楚」呢?簡單來說,這些藥劑的目的都是為了降低所處環境中的水分,只是原理不同。以氯化鈣為例,由於它極易潮解,因此會在固體表面形成一層薄薄的水溶液,而氯化鈣在這層水膜中解離後,氯離子(Cl-)和鈣離子(Ca2+)便透過正負電性相吸的原理來捕集空氣中的水分子,這個過程會使空氣中的濕度降低(圖1)。

 當氯化鈣的白色晶體吸收足夠的水分後,它就會完全溶解成透明液體,因此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更換新的除濕劑,才能讓除濕功效持續下去。

氯化鈣吸濕原理
圖1、氯化鈣吸濕原理(來源:明報)

 

 另外要注意的是,更換時若不慎讓氯化鈣水溶液接觸到皮膚或眼睛,會產生紅腫、灼熱感等刺激,造成不適,應以大量清水沖洗患處15分鐘以上,再視情況就醫;若不慎誤食,則應立即就醫2

 

氯化鈣的多元應用

 由於氯化鈣的高吸濕性且易於取得,加上製備的技術門檻低與成本相對較為經濟實惠,除作為除濕劑外,它的應用也十分多元。讓我們來進一步瞭解氯化鈣在生活中的應用吧!

  1. 道路作業:可利用它來凝結空氣中的溼氣,保持道路表面潤濕,藉此抑制揚塵。同時在寒冷地區可以利用它來降低水的凝固點,防止道路結冰或加速積雪消融。
  2. 醫療解毒劑:可用於鈣的補充劑、治療低鈣血症、高鉀血症、鎂中毒,以及酸中毒。
  3. 食品添加物:因本身具有鹹味,可代替食鹽(NaCl)作為醃製品的添加劑。或作為食品固化劑用於分子料理,透過與海藻酸鈉反應,將內容物包覆在凝膠結構中,形成色澤多樣、可大可小的球體。

 

同場加映:除濕、除臭新寵兒-咖啡渣的多重用途

 根據新聞報導,臺灣人每年可以喝掉約28.5億杯的咖啡,是最受歡迎的飲品之一,但你知道嗎?咖啡渣其實有除濕、除臭的效果,現在有許多店家會免費提供咖啡渣讓客人帶回家再利用。

 其實咖啡渣和活性碳一樣,具有無數個孔洞可以吸附水氣和去除異味,是天然的除濕、除臭劑,但在使用前需要經過微波爐烘乾,看到顏色轉淺後就能把它倒進茶包或絲襪裡,放在廚房、浴室等環境中保持乾燥,或是放在冰箱、垃圾桶、廚餘桶中去除異味。最後,務必記得要定期更換新的咖啡渣,避免發霉孳生更多細菌喔!

 

註解
1. 行政院衛生署暨台北榮民總醫院毒藥物防治諮詢中心/「居家中毒怎麼辦?」手冊
2. 東海大學有機化學實驗室/安全資料表

分享
  • facebook
  • line
  • 列印
  • 點閱次數:9,301
  • 資料發布日期:113-06-06
  • 資料檢視日期:113-06-06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