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化學知識地圖

查詢
:::

小心!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質悄悄躲在哪裡?

  • 發布單位:綜合規劃組

PFAS常見用途
Photo: 環境部化學物質管理署

認識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質

 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質(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PFAS),又可分為多氟烷基物質(Polyfluoroalkyls)和全氟烷基物質(Perfluoroalkyls)兩大類,它們具有防潑水、耐磨、抗污、耐熱等優良的特性,在許多生活用品或交通工具中廣泛被應用,例如地板、服裝、地毯、家具、汽車與船舶等,均可藉由使用PFAS來達到防水及防污的效能。除此之外,科技業或食品產業亦常使用PFAS,如部分市售食品的外包裝和不沾鍋具;另外在半導體廠、電子廠和金屬加工廠中,不少製造過程也會常使用到這些化學物質。可以說,PFAS現階段對我們的日常生活來說是密不可分的。

 

PFAS會造成哪些危害?

 PFAS類物質屬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其性質相當穩定,具有持久性、抗生物降解、抗光分解和抗化學分解等特性1,因此被稱作「永遠的化學物質」,也就是說它們非常難以被破壞,不易從環境中消失。因此,雖然PFAS在某些方面提供了我們相當的便利性,但也帶來了不少潛在的環境和健康風險。由於其穩定性,使得PFAS能在環境當中穩定存在多年,並透過食物鏈進入高階消費者或人體當中,並導致生物體產生免疫系統、生殖系統及肝臟等器官的損傷或致癌可能;同時也可能透過對生殖系統的影響,導致大自然生態平衡的破壞。

 

國際上及國內對於PFAS的管制措施

 為了因應PFAS帶來的潛在風險,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已經開始採取管控措施。例如歐盟於2020年發布了「化學品永續發展策略----邁向無毒環境」,明確指出要逐步淘汰PFAS,並積極輔導業者開發安全無毒的替代品。另外,國際上與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管理有關的「斯德哥爾摩公約」,也決議並在公約中明列禁止或限制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sulfonic acid, PFOS)、全氟辛烷磺酸鋰鹽(Lithium 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 PFOS-Li)、全氟辛烷磺醯氟(Perfluorooctane sulfonyl fluoride, PFOSF)、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和全氟己烷磺酸(Perfluorohexane sulfonic acid, PFHxS)及其鹽類等五大類PFAS物質的使用。

 在臺灣,依「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管理法」規定,已經將「斯德哥爾摩公約」禁用的五項PFAS類物質公告列管為第一類或第二類毒化物,並參據公約規定採全面禁用,禁止製造、輸入、販賣及使用,且未公告得使用用途,惟因應研究、試驗及教育需求,僅豁免該等用途,同時訂定管制濃度為全濃度。

 為符合國際趨勢,環境部更邀集各部會署共同訂定「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質(PFAS)管理行動計畫」,廣納產學界意見,將透過各部會法令研議共同管理機制,期達成保障國人健康及維護環境安全。

 

簡單小動作,教你避免接觸到PFAS

 PFAS的危害引起全球高度的重視。除了歐盟外,許多國家也陸續開始遵照「斯德哥爾摩公約」並逐步禁止PFAS類物質的輸入、製造及使用。雖然日常生活中無法完全避免接觸PFAS,但可透過一些簡單的小動作降低風險。例如,選擇使用不含PFAS的餐具和鍋具、拒絕使用未清楚標示原理的防水衣物,以及避免使用來路不明的家用產品,透過不使用固定來源的家具用品或食品,減少接觸風險,達成風險分散。

 最後,我們應更加關注日常生活中的各類PFAS來源,瞭解其潛在風險,並採取適當措施保護自己和環境健康。透過個人和集體的努力,我們可以減少對這些化合物的使用,降低其對我們和地球的影響。

 

註解
1.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資訊網站/何謂POPs

分享
  • facebook
  • line
  • 列印
  • 點閱次數:1,180
  • 資料發布日期:113-06-06
  • 資料檢視日期:113-06-06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