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化學知識地圖

查詢
:::

吃甜食怕熱量,那代糖安全嗎? 一起來認識甜味劑吧

  • 發布單位:綜合規劃組

甜味劑
圖片來源:pasja1000@Pixabay

 對於甜食愛好者而言,隨時都渴望一份甜點!品嚐甜食不僅能撫慰心情,還有助於紓解壓力。然而,當面對這些誘人的甜點時,是否會想:「如果能再減少一點熱量就更完美了」。隨著人們對於減糖和控制熱量的健康意識提升,食品業者開始探索低糖甚至無糖的替代品,而甜味劑因其能增強甜味而不增加熱量的特性,成為理想的選擇。

 甜味劑是一類用來增加食物或飲料甜味的化學物質,能產生甜味但相對於糖類1來說熱量極低。一般的甜味劑甜度為蔗糖的數十至數百倍,僅需添加少量即可使食品達到理想的甜味水準,因此經常被業者視為蔗糖的替代品,添加於食品中。然而,隨著甜味劑的普及,人們也開始關注它對於人體可能造成的風險。現在,讓我們一同來探討甜味劑的相關知識吧!

 

甜味劑種類有哪些?

 首先,讓我們來認識甜味劑的種類。在當今應用的甜味劑中,我們可以依據「是否產生熱量」將其分為天然甜味劑(營養性甜味劑)及人工甜味劑(非營養性甜味劑)兩大類。

 天然甜味劑是指天然食材中具有甜味的物質,如蔗糖、果糖、蜂蜜等。此外,以天然糖類經過化學處理製成的糖醇類,如山梨醇(Sorbitol)、甘露醇(Mannitol)、木糖醇(Xylitol)、赤藻糖醇(Erythritol)等,由於具備與蔗糖相似的口感、熱量低(約在1~3 卡/克之間)且不易發生褐變等特點,因而被廣泛應用於食品業。同樣屬於天然甜味劑的還包括甜菊糖和阿拉伯糖,通常會製作成袋裝代糖形式,需求者可以自行添加於食品當中,增加甜味。

 人工甜味劑則是由實驗室經化學合成的化學物質,如阿斯巴甜(Aspartame)、糖精(Saccharin)、紐甜(Neotame)等,熱量幾乎為零,但甜度卻可以是蔗糖的數十倍甚至數百倍。其中,阿斯巴甜是最常見的人工甜味劑之一,也是常見於零卡可樂及其他氣泡飲品中的成分;而糖精則多用於瓜子、蜜餞等食品。

 

甜味劑的風險

 甜味劑雖然是常見的食品添加物,但有研究顯示,若攝取過量可能會引發健康問題,包括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等疾病。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說明,阿斯巴甜的使用原料(如天門冬胺酸、苯丙胺酸)經過肝臟代謝會產生氨基酸及甲醇,甲醇經過肝臟轉換變成甲醛、甲酸,在正常範圍肝臟應可以代謝微量甲醛、甲酸,但若攝取過量可能對身體產生負擔。另外也有實驗證明,三氯蔗糖(Sucralose)會抑制甲狀腺激素,可能會延續到胎兒身上,進而影響胎兒的腦部發育。

 雖然目前尚無確切研究顯示甜味劑會對人體造成致命危害,並提供不能攝取糖類或減肥的人另一種選擇,但這不意味著可以毫無節制的攝取甜食或飲用含糖飲料。我們仍應避免長期過量攝取,以維持身體健康喔!

 

對於甜味劑使用的態度

 隸屬於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於2023年7月發布研究報告2,指出在有限的證據中,人造甜味劑阿斯巴甜被列為「2B級可能致癌物」。儘管如此,該機構也指出阿斯巴甜每日最高允許攝取量被定為每公斤體重40毫克,若在此範圍內食用則仍然被視為安全。

 我國對於甜味劑的規範依據衛生福利部公告的《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及《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目前可添加於食品中的甜味劑共有26種,依據其特性、使用範圍及限量等進行嚴格管制。

 看到這裡,是否對甜味劑更加瞭解了呢?另外也要注意,在購物時,應挑選具有清楚標示甜味劑種類的產品,同時應注意特殊疾病患者避免食用特定的甜味劑,如苯丙酮尿患者應避免食用阿斯巴甜,以免對中樞神經系統造成風險。

 儘管甜味劑只需要少量就能賦予食品甜味,並且不會帶來過多熱量或迅速升高血糖,但仍應避免過度依賴甜味劑,以免對身體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建議只使用於正常飲食且不超出可接受的攝取量,而非作為控制體重手段。惟有多攝取新鮮蔬菜水果、多喝水及均衡飲食、多運動,才是維持身體健康的不二法門喔!

 

註解
1. 糖類:即指單醣與雙醣的統稱。(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spartame hazard and risk assessment results released

分享
  • facebook
  • line
  • 列印
  • 點閱次數:2,284
  • 資料發布日期:113-06-06
  • 資料檢視日期:113-06-06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