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單位:綜合規劃組
圖片來源:cottonbro studio@Pexels
臺灣橫跨熱帶與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有高山、平原、丘陵及盆地各種不同地形,而夏季西南季風帶來的潮濕溫暖氣流,剛好是蚊蟲繁殖的理想環境,臺灣常見的居家害蟲如蚊子、蟑螂、跳蚤、白蟻,以及臭蟲等,隨著氣候逐漸暖化,蚊蟲數量日益增加,進而衍生出許多複雜且嚴重的問題。
為了面對、防治這些「蟲蟲危機」,許多人會使用殺蟲劑、蟑螂藥或驅蚊噴霧等環境用藥,但在使用的過程中,你是否心裡也曾出現過這樣的疑問;「咦!既然這些殺蟲劑可以有效消滅蚊蟲,那對人體是不是也有危害呢?」,以下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環境用藥的小祕密吧!
殺蟲劑能撲滅蚊蟲,是否對人體也有害呢?
在瞭解殺蟲劑對人體是否有害之前,我們可以先瞭解常見的殺蟲劑成分與它的作用原理及相關規範。
殺蟲劑的作用機制眾多,可以依據作用標的(或部位)歸納為5類,分別是(一)肌肉與神經、(二)生長與發育、(三)呼吸系統、(四)消化道及(五)未知或無特定作用位置等1。家中較常使用的蚊香與液體電蚊香,它的有效成份為除蟲菊精類的藥劑,主要針對蚊蟲神經上的鈉離子通道進行調節,讓它們的神經不正常活化,導致昏迷及死亡。
那麼這些藥劑對人體也有副作用嗎?其實在正確使用的情形下,它們對於人體健康影響是很微小的,但因為每種藥劑都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因此在選用藥劑前,應先辨別想要防治的蟲類為何,再來選購相對應的藥劑,並且在購買時要仔細閱讀藥劑外包裝上的標示與使用說明,才能安全用藥,避免危害環境與健康。
環境用藥怎麼使用才安全呢?
不同種類的環境用藥使用方法皆不盡相同,因此環境部化學物質管理署專門建置「環境用藥安全使用網站」,讓民眾瞭解安全用藥知識及查詢不合格環境用藥商品資訊。除此之外,熟記以下正確使用環境用藥的要點,才能讓自己與家人用得安全、住得安心。
- 購買時須注意是否有環境部許可字號,如「環部/環署衛輸字第0000號」、「環部/環署衛製字第0000號」、「環衛藥防蟲字第0000號」等,以及有效期限。
- 使用時仔細閱讀外包裝標示,並依照其性能(防治對象)、適用範圍及使用方法使用,不可用於其他用途之上。
- 不可直接對著人體皮膚進行噴灑,噴灑完後應關緊門窗迅速離開,等待30分鐘或1小時後再打開。切記使用完藥劑後要用肥皂洗手、換洗所穿衣物。
- 殺蟲劑空罐需確定用完無殘留成分再進行妥善回收,避免造成環境污染。
- 民間使用的環境用藥成分多為除蟲菊精及有機磷劑,前者毒性低,安全性較高,後者則為急毒性,若人體長期接觸,對健康影響尤大,所以使用時務必謹慎小心。
- 使用傳統蚊香時應遠離木材、紙張、布簾等易燃物,以防火災發生。
- 電蚊香應於使用時才插上插頭,且應確保放置在幼童無法觸及之處,防止幼童誤食等風險。
總而言之,在使用環境用藥時,切記「4要」口訣:「要對症」、「要合法」、「要時效」、「要標識」。另外除了購買合格環境用藥防治蟲害外,也建議能少用就少用,盡可能以環境清理代替環境用藥,從源頭減少病蟲的孳生,如此一來安全又有效喔!
認識環境衛生用藥(圖片來源:環境部化學物質管理署)
1參考來源:農用藥劑分類及作用機制檢索(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