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化學知識地圖

查詢
:::

具食安風險疑慮關注化學物質

  • 發布單位:綜合規劃組

回顧臺灣近年食安事件

「豆乾、豆腐乳含『二甲基黃』」、「潤餅皮添加『吊白塊』防腐」、「將工業用『順丁烯二酸酐』添加至澱粉製品」都是臺灣近年來鬧得沸沸揚揚的食安議題,而這些事件的背後都與「食品添加物」有關。為什麼要使用「食品添加物」呢?是不是所有的「食品添加物」都會危害身體健康呢?應該注意避免哪些化學物質才能吃得安心?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依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定義,「食品添加物」是指為食品著色、調味、防腐、漂白、乳化、增加香味、安定品質、促進發酵、增加稠度、強化營養、防止氧化或其他必要目的,而加入或接觸於食品之單方或複方物質。簡單來說就是在食品製造過程中,為了某些特定的目的而添加的化學物質。

但不是所有添加物都可以被加入食品當中喔!如果非法使用不符合規範的添加物,不僅業者會受到相對應的罰則,更可能對人體造成危害,如過敏反應、潛在毒性、健康風險等。面對五花八門的食品選擇之下,我們要如何吃得安心又健康呢?首先,讓我們來認識112年被環境部新增列管的「具食安風險疑慮關注化學物質」吧!

 

認識「硫氰酸鈉」

硫氰酸鈉(Sodium thiocyanate)是一種無機化合物,化學式為NaSCN。主要用於工業上化學分析試劑、聚丙烯腈纖維抽絲溶劑、彩色電影膠片沖洗劑、部分植物脫葉劑等功用。在食品保存中,硫氰酸鈉其實並不是一種常見的添加劑,雖然它有抑菌、延長保存效期的特性,但是具潛在毒性和食安風險,曾有業者添加它至乳類及乳製品當中,而造成毒性風險。

依環境部的安全資料表1顯示,硫氰酸鈉為急毒性物質第4級(吞食),若不慎食入可能導致頭痛、嘔吐、精神錯亂,甚至死亡。另外根據研究顯示,人體的硫氰酸鈉致死劑量為15-30公克(單次吞食)。因此環境部化學物質管理署於112年1月12日公告將其列為「具食安風險疑慮關注化學物質」2

 

認識「β-荼(萘)酚」

同樣被列為「具食安風險疑慮關注化學物質」的還有「β-荼(萘)酚」,β-荼(萘)酚(β-Naphthol)是一種芳香醇,化學式為C₁₀H₈O。它原本應用於藥物、染料、香料、殺蟲劑、殺真菌劑、抗菌劑的合成。但是也曾有不肖業者為達到防腐效果,而非法添加到醬油裡面,以延長保存期限。它同樣為急毒性物質第4級(吞食)3,如不慎攝入,可能會導致出汗過多、極度口渴、嘔吐、腹瀉、溶血性貧血,甚至死亡等風險。

 

購買食品的小撇步

總的來說,我們盡量採購、食用新鮮食材,真的需要購買罐頭等加工食品時,可以透過認識環境部化學物質管理署網站,加強對於「食品添加物」的認知,同時提高對於「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警覺!

在購買食品前,應選購信譽良好的品牌,仔細閱讀食品外包裝標示(如品名、內容物、所使用的食品添加物名稱、有效日期等)。另外也建議保持多元飲食,增加天然食物的攝取,減少對於加工食品的依賴,這樣才能在享受美食之餘,也確保我們的身體能夠得到最好的照顧喔!

化學物質管理署已公告具有食安風險的化學物質

化學物質管理署已公告具有食安風險的化學物質(圖片來源:化學物質管理署)

 


1 硫氰酸鈉安全資料表

2 環保署新增列管3類15種關注化學物質

3 β-荼(萘)酚安全資料表

分享
  • facebook
  • line
  • 列印
  • 點閱次數:299
  • 資料發布日期:113-03-04
  • 資料檢視日期:113-10-18
回頁首